环境守护者:专家沈晗与未来地球的绿色愿景

作者:刘欣然

在浩瀚的宇宙一隅,地球以她独有的蓝色脉动,孕育了万千生命。然而,随着工业文明的飞速发展,这抹蔚蓝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。我国环境工程技术专家、江苏锡澄环境科学研究院创始人、总经理沈晗,以科学为剑,以信念为盾,在工业污染治理和环境修复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。

沈晗的事业之路,始于对自然无尽的热爱与敬畏。孩提时代,家乡那条清澈见底的小河,成了他心中永恒的风景。然而,随着科学发达及先进技术的采用,工业发展异常迅速。工业生产过程难免存在管理不善的问题,就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,其中包括土质恶化、河流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。沈晗意识到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,他心中产生了要改善这一局面的信念,于是,他选择了环境工程作为终身事业,并为之奋斗18年,誓要还地球一片纯净。

沈晗深知,仅凭一腔热血难以改变现状,除了依托人类自身思想意识的觉醒外,更要依靠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,才能实现他心中的夙愿。因此,近年来,沈晗不断探索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实践,并取得了重大突破,先后发表了多项技术成果,如“水质监测与评价系统V1.0”及“基于机器视觉电泳线排放的废水处理等级检测方法”等。这些从水质监测到废水处理的每一项成果都凝聚了他的智慧与汗水,为环境工程行业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。他创新性地提出了“源头减量、过程控制、末端治理”的综合治理理念,并成功应用于数十个项目,显著改善了当地的水环境质量。

521ac3986fd38dd689a5672add12afc1

我国环境工程技术专家、江苏锡澄环境科学研究院创始人、总经理沈晗

水,这一生命的源泉,滋养着万物,维系着生态的平衡。然而,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,水质污染与短缺问题日益严峻,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。“水质监测与评价系统V1.0”作为守护这一珍贵资源的“忠诚卫士”,以其不可估量的应用价值,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。该系统以在线自动分析技术为核心,融合现代传感技术、自动测量技术、自动控制技术、计算机应用技术及通信网络,形成了一个综合性的在线自动监测体系。系统具有高度集成化、自动化、实时监测与预警预报、远程监控与管理、标准化与规范化以及智能化与大数据应用等技术特点,在现代水环境保护中有着巨大优势。目前,该技术成果已经广泛应用到化工生产废水、造纸生产废水、食品加工废水、电镀生产废水、纺织工艺废水、医药生产废水、石化行业废水等场景,其独特的实时性、准确性、高效性和灵活性,为水质监测的信息化转型提供了极大助力。

而沈晗主导研发的另一项专利“基于机器视觉电泳线排放的废水处理等级检测方法”,则在精准识别、智能分析、自动化处理以及数据驱动决策等方面展现出显著的技术优势。这一方法的推广应用,将有助于提高废水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,推动工业生产的绿色可持续发展。对于大多数工业制造企业来说,传统的废水检测方法往往依赖于人工采样和实验室分析,不仅耗时耗力,而且存在误差。而基于机器视觉的检测方法则实现了自动化、实时化监测,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准确性,有助于企业及时发现并处理废水中的污染物,确保废水排放符合国家和地方环保标准,从而避免因违规排放而面临法律制裁的风险。通过对废水处理等级的实时监测,工业制造企业可以更加精准地掌握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情况。一旦发现废水处理等级偏高,即可迅速定位问题源头,调整生产工艺或设备参数,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,可大大降低废水处理成本,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。在当今社会,企业的环保形象已成为影响其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。采用先进的废水处理技术和检测方法,不仅能够展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,还能赢得消费者与合作伙伴的信任与青睐,对于提升企业形象、拓展市场份额无疑具有重要意义。

沈晗认为,水质监测与废水处理并非孤立的两个环节,而是相辅相成、相互促进的。监测为处理提供了科学依据,处理则是监测结果的直接体现。水质监测与废水处理作为环境保护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,其重要性不言而喻。二者之间的协同效应,能够形成一套完整的环境保护体系,有效提升环境治理效果。沈晗研发的这两项成果,不仅提升了监测和处理技术的标准,还带动了整个环保产业链的发展,促使监测设备制造、试剂生产、数据分析等上下游产业在市场需求的驱动下不断繁荣,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协同发展态势。

沈晗先生同时也意识到,环境问题的持续改进不仅需要科技创新,也需培养未来的环保人才。因此,他积极参与评审活动,不仅在发掘和培养环保领域的新兴人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,还致力于指导和激励青年才俊。通过分享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,沈晗先生助力年轻一代深入理解环保的重要性,并激发他们成为未来环保事业的领跑者。他坚信,通过这样的努力,可以培养一个知识渊博、技术精湛的新一代,为地球的可持续未来作出贡献。

沈晗最后表示,水质监测与废水处理在守护环境安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。它们是环境保护的基石,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。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挑战,我们应更加重视水质监测与处理工作,加强技术创新和政策引导,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保护格局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碧波荡漾、绿意盎然的地球家园。

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,请及时联系我们,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。:https://www.m.mxleyou.com/8982.html

(0)
上一篇 2024年7月17日 下午4:07
下一篇 2024年7月25日 上午10:23

相关推荐